黄山毛峰 > 黄山毛峰百科 > 黄山茶旅游 >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格的古建筑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一)

“大夫第”全貌

  • 游山,是黄山区最北的一座高大山脉,巍峨耸峙,逶迤绵延,呈东西向横在新华乡和新丰乡之间,在其北侧的山麓丘陵地带,分布着一座一百多户人家的古老村庄---盛洪村。村庄依山而筑,聚族而居。村庄南面是高大险峻的游山,西面是跌宕起伏的峻岭,北面是低矮匍匐的丘陵,东面是平坦开阔的田畴。
    村庄地势舒缓起伏,南高北低。房屋依坡而建,呈梯状由南向北缓缓而下。在其最北端的下坡平坦处,巍然耸立着一座宏阔壮观、别具风味的古建筑---大夫第。这是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私人别墅,初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重建于民国中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的沧桑变幻,人情世故,足以让后人叹息良久,感慨万端。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一)

“大夫第”内部

  •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在新丰一带大肆烧杀抢劫。当地一位在铁匠铺中学徒的姓盛的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将遭太平军绑架的主人解救出来。主任感激不尽,将家中资产系数送给了这位学徒。太平军覆灭后,这位年轻人用这笔财产在老家盛洪村建造了一座宏阔豪华的宅第,并花钱捐了一个官职,将新建的住宅取名为大夫第。数年后,家中不幸出了个败家子盛秀轩。因吸食鸦片,盛秀轩将家中田产悉数挥霍殆尽,最后到了变卖老宅的地步。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新丰人王炳南在芜湖做生意,正逢国民政府发行航空救国彩票,他在芜湖街头摸奖时意外中得彩票大奖。欣喜万分的王炳南怀揣巨款回到新丰,准备在老家选一块场地建一座豪华别墅。听说盛洪村有一个大户人家正要变卖老宅大夫第,王炳南看中了这座老宅的大片场地,并花了一笔不少的钱将大夫第买了下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王炳南花巨资重建大夫第。三年后,一座宏伟壮观中西合璧式别墅拔地而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豪宅大夫第。豪宅刚建好,王炳南还未来得及享受,抗日战争就爆发了。兵荒马乱之际,王炳南带着一家老少,忍痛告别大夫第,举家迁徙到四川避难。直至解放后土改时,这座别墅最终被人民政府没收,并划分给当地的几户贫雇农居住。
  • 宏阔壮观的大夫第,是皖南地区屈指可数的豪华山庄。整座山庄包括别墅和花园两部分。由于地形的局限,花园不是建在别墅的后面,而是呈东西向并列,一条狭窄的青石板路将花园和别墅从中间隔开。宏阔幽深的别墅前后共有三进,前进为高大的门厅,中进为阔大庭院,后进为豪华的寝楼。这种格局,既保留了徽派古建筑的格式,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堪为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
  • 大夫第的门厅高大轩敞,呈左右对称格局。正中间为大门楼,外八字凹入形,为典型的徽派门楼格式。青石立柱的大门正上方门楣处嵌一块长方形的汉白玉石,上书镂刻的线条字“大夫第”。八字形墙体为清一色花纹水墨砖贴面,灰白色相间的花纹构成了一幅幅灵动飞扬的水墨写意画。门楼的顶端为一字形和八字形的对称飞檐,檐角尖顶处饰有四条鲤鱼形砖雕,鱼尾朝上,腾挪跳跃,活灵活现。门楼两侧为相对独立的小三间耳房,粉墙黛瓦,檐角高挑。外墙面青麻石屋基上有一排青黛色的墙裙,由一平方米见方的大青石板整齐铺就。那灰青石的一溜墙裙,给古老的屋宇增添了一些庄重感。
  • 进大门就看见一排隔扇,隔扇上端的板壁上雕刻着双“吉”字图案,闭合的扇门上雕刻着不规则的几何图形。门楼过道高大轩敞,门额处垂挂着镂刻的装饰木雕飞罩,如同撩起的珠帘,给人一种温馨雅洁的感觉,过道两侧为水墨花纹砖贴面墙,各有一道狭窄的木板门通向两侧的三间耳房。耳房内有一字形的天井,有堂屋、厢房和阁楼,但空间都很狭小,光线比较幽暗。耳房天井旁的横梁立柱上各有一对鲤鱼和人物的浮雕雀替,雕刻精细,形象生动。这两侧耳房,应是供佣人和雇工居住的地方。
  • 过门楼,一道西式建筑风格的高大院墙屏立于眼前。正中间的院门门框是汉白玉石,洁白晶莹,玲珑剔透。门框正上方的院墙顶呈弧线形起伏,线条流畅优美,极具西洋风味。门框两面的墙面上各嵌两块人物和动物图案的浮雕青砖,远看极似花窗。穿过院墙门,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阔大的庭院呈现在面前。庭院开阔平坦,约有三四百平方米。院内中间陈设花台,四周是回廊式过道。东西两侧山墙为直线形平顶,南北两侧门墙为弧线形拱伏状。庭院内的四围原有一圈过道回廊,木架结构,上覆一溜青瓦,主人雨天在别墅内行走可以脚不湿鞋。
    穿庭院后门,可见一道狭长幽深的里弄,一座高大轩敞的屋宇巍然耸立在里弄的北侧,这是大夫第的后进寝楼,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寝楼宏阔轩敞,一字排开为七间,中间是高大宽敞的堂屋,两侧各有三间豪华的厢房,厢房两侧各有狭窄的扶梯上楼。这种七开间的格局在皖南民居中实属罕见。寝楼光线比较明亮,这得益于屋内三眼明亮的天井。堂屋天井为正方形,约七八平方米;两侧厢房前天井为长方形,约十几平方米。阔大的天井满足了整座寝楼通风和采光的需求。堂屋后有一间厢房,一道板壁和堂前分开,这和一般的徽式堂屋后面为照壁和过堂有所不同。两侧厢房为上下两层楼阁,上层板壁为花格子木窗,下层板壁为嵌玻璃的格扇。那一眼眼四方的小玻璃窗,和传统徽派雕花门窗形成鲜明的对比。
  • 寝楼和庭院之间是一条狭长幽深的巷弄。光滑的青石板路,苔藓丛生的路基,斑驳灰暗的垣墙,为这座老宅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巷弄东西两侧的边门设计颇具特色,外观为拜占庭式拱顶廊柱形状,内部为青石立柱门框。两侧边门各有三道木门,防盗性能独具匠心。第一重为开启闭合的厚实板门,第二重为横直交错的粗壮门栓,第三重为栅栏式木门。从巷弄向西出边门,可见一方狭小的院落,中间有一眼水井。院落的北侧,倚着正房的山墙,搭建了一座矮小的偏房。墙面上布满了烟熏火燎的灰黑痕迹,这原本是主人的厨房。从巷弄向东出边门,可见一座拱顶廊柱形状门窗的西洋楼宇矗立在空旷的平地上。这是主人别墅东侧花园的正门楼。
  • 由于地势的局限,大夫第北临坳地,南向缓坡,坐北朝南的的大夫第呈现南高北低的姿态。尽管主人建房时将后进屋宇地基抬高一米,但前进门厅地面依然高出中进庭院和后进寝楼。这种走下坡路的房屋地势,从风水角度来讲,是非常不利的。从前进门厅到后进寝楼,共有五道门,这五道门的设计为一条直线贯穿南北。站在大门口,透过一道隔扇门、两道庭院门和一道寝楼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后进寝楼的堂屋。这种直视无碍一览无余的门庭布局,容易使家中钱财外露,有破财的兆头,这也是古人建房时竭力避讳的,但不知何故,主人竟疏忽大意了,这的确令人有些匪夷所思。
  • 如今的大夫第尽管依旧保存着当年的整体风貌,但历史的风尘已将这座百年老宅涤荡得百孔千疮,岁月的痕迹也深深镌刻在粉墙黛瓦之中了。大夫第中进的庭院,除了四周高耸的院墙保存完好,院中的前门覆檐因失火焚毁,四周的回廊大部分被拆除,中间的花台也不见踪影。如今的庭院已被几家住户用一道道低矮的水泥砖墙分隔得七零八落。挤挤挨挨的凉棚和低矮破旧的厨房,同整个庭院的环境极不协调,如同衣服上连缀的补丁,让人感觉很是刺眼。最让人揪心的是大夫第很多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已经遭到人为的破坏和损毁。庭院的前墙壁上嵌有四块砖雕壁画,刻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图案,可惜人和动物的头像已被凿毁,令人扼腕叹息。庭院的后墙门楣上曾有一块青石浮雕,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人盗走,墙壁上空留下剥落的伤痕。大夫第改变最大的地方是东边的花园。尽管二层的花园门楼保存完好,但楼房内部已被改作养老院的居住房。曾经树木葱茏、百卉争艳的大花园也早已消失的没有踪迹了。只剩下当年主人种植的两棵广玉兰和一株刺柏昂首挺立在空旷的院落中,在习习的春风吹拂下发出寂寞和无奈的叹息声。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二)

  • 盛洪盛村的“大夫第”,有很多曲折而又传奇的故事。
  • 新丰乡古有“江左内地新丰镇”之称,是长江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民居有皖南徽州建筑的精致,更有江北建筑的宏伟,还兼有西洋建筑风格元素的影子。
  • “大夫第”位于盛洪村中央,一条硬化的水泥路从大门前穿过,周围都是半新半旧,高高低低,风格迥异不同,各时期杂建的民房。可能是它那质朴素雅的高大门第,也可能是它扑面而来的雍容气派,下车第一眼见到它,它那的古朴的美丽,让人惊叹。从脑海里跳出来的第一个词语,就是“鹤立鸡群”了。
  • “大夫第”是一座中西风格相结合的建筑,是新丰乡境内现存古民居中面积最大,造型最美,工艺最精的了。此房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当时盛村一名叫盛秀轩的铁铸工匠,因替主人解救大难而获巨资报酬返乡而建,后因不务正业,吸食鸦片而败落。后来,新丰村张家坞名商王炳南在芜湖中彩票大奖,遂将此屋购下,花钱捐了个官职,并在大门上刻上了“大夫第”几个字。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二)

 

  • 一个地方的建筑,是地方文化最直接的反映,它也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当地人最生动直接的生活画卷。“大夫第”座北朝南,高墙深院,富丽堂皇。那高大门楼最具特色,高约八米,呈外开的八字状,汉白玉门框外的门楼墙面,是青泥花纹砖砌筑,如片片流岚行云密布,又似块块泼墨山水镶嵌。门楼上“大夫第”三个苍劲厚朴的石刻大字清晰可见。花墙顶是用水磨砖“叠涩”成几层线脚,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挑檐和砖拱承托的马头墙,“鱼龙变化”翅角,高高扬起,气势轩昂。是房主人显赫的身份和他那殷实财力的标志。
  • 那八字门外两边的墙面上,镶有兽头状石雕穿孔石,不像装饰物,我们几个人围着看了半天,也不知是那做什么用的。问了对面小店里的人,才知是系马绳用的栓马孔。遥想当年,主人家定是门庭若市,高官富贾来来往往。真乃是“富在深山有远亲”。
    高墙围着的大夫第占地有二亩地,建筑形制为三进七开间的四合院式民宅。里面现分居多户,都是上了年级的老人,一些有价值的砖雕木雕石刻,有些被撬走,有些也损坏,已难辨当年风采。
    从大门入前进,两边厢房下,摆放着一些农具。屋檐下精美的雕梁画栋已是蜘丝盘结,精雕精琢的大木挂落虽有些朽坏,但仍不失大家贵气。一个戴着草帽的老汉,手捧簸箕从汉白玉院门走出,身后门洞是洞中有洞。前院很大,原先可能是个内花园,还有零星的几株果树。靠东西院墙,垒了些土坯和水泥砌块搭成的小屋,地面也用水泥敷了面场。撞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圆山西式硬山墙照壁,直通天际,有一种异域的情调风格。照壁上装嵌的砖雕工艺精细,运线流畅,有花鸟人物图案和吉祥纹饰。两边高墙把这儿围成一个新奇的世界。
  • 穿过照壁,又是一个很大的庭院,可能已分居多户,里面被水泥砖分割的七零八落了。场地上,两排高低的木凳上的竹团箕里,晒着些萝卜干。一老妪正在靠墙檐的竹衣架下,切着萝卜。他们在这个大宅院里,可能生活了大半个世纪了。走过了两个内庭院,出门是一条宽约二米左右的高墙巷道。巷道东西各有两扇后门,两边门楣上方是贴墙的木栏杆走马楼道回廓,门外框装饰为西洋风格砖拱浮雕。高墙巷道内,南北方向开了多个小门,有分割又有联系,既有防盗功能,又有防火功能。一小门边的竹靠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目光镇静而慈祥,岁月已爬满了她那苍桑的脸。巷内麻石条路与东西两门相连,两边铺满了卵石。巷道狭长而幽深,温暖而柔和的阳光,被围成矩形的流瓦锯成一缕缕,或明或暗,斜射在斑驳陆离的墙面上。这里是摄影人最喜欢的集焦的地方,也是美女们依墙穿越时空留影之佳境。
    进入后墙内,又是一方以天井为中心的天地,这可能是主人的正屋居所了。皖南山区人以水为财,天井不仅有通风和采光的功效,还有“四水到堂”、“肥水不外流”的聚财之意。天井上盖蝴蝶瓦饰以勾头、滴水及花边,颇为雅观。天井地面用石条铺成,下设排水道。为了防潮,房间和厢房地坪高于堂前,上面还铺有木板。两边还有楼梯通向花窗阁楼。天井四合院内木雕装饰构件并不很多,梁上接点处的斜撑,雀替或格扇简约朴素,隔墙和窗栏板的雕饰也因陋就简,可能是以后修缮过的,早已经无法方圆逝去的陈规旧矩了。那些雕刻在天井院落青石板上的花纹图案,雕工精巧,有亭台楼阁,有山水人物,至今依然栩栩如生,在寂静时空中,定格着那些永远让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 徜徉漫步在大夫第,细品那穿插时空的感觉,似走进一条褪了色的文化画廊中,不时会唤起人们那往日的情愫。它像一首岁月的老歌,蛰伏在脑海记忆的深处,横斜在现代繁华的远处,一次又一次得与我们曾经的旧梦邂逅。出东院门,对面是新丰的敬老院。石板巷道内,曲径通幽。青灰的高墙,把天空辟出一块湛蓝,随着我们的脚步,飘向远方。出村,回望,大夫第象个华发苍颜的老者,安详坐落在群山环抱的村中,暖暖地,晒着绿色乡野中的太阳。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三)
我的同事“强哥”从小就居住在盛洪村的“大夫第”,童年的记忆和成长的经历都离不开这个别具风味的古建筑。常常自豪的谈起老家的这所房子,我也一直很想见识见识........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三)

终于有一个机会,我见到了“大夫第”的真容,当我置身其中,想起自己小时候,奶奶家也是这样的大房子........还有太多太多的感受,可惜我文字水平太差,原谅我,没有能力把它们写出来,但我用手机拍下了下面的一组照片,并且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文章,编辑成: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一)、(二)、(三),我做的已经够多的了,呵呵。最后,我只能说,如果有机会,你还是自己去参观,去体验吧。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三)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三)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三)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三)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三)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三)

盛洪村“大夫第”——别具风味的古建筑(三)

提示:点击加入2000人的QQ专业群:5919079弘扬黄山毛峰,提供老百姓喝的起的原产地好茶!

黄山毛峰 > 黄山毛峰百科 > 黄山茶旅游 >
电话:18755901375在线客服